找到相关内容19056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

    大约可以戒定慧三个方面来谈。在戒律方面,当时虽然戒本未备,广律也只有竺佛念所译的十卷《鼻奈耶》,他认为戒是断三道的利剑,无论在家出家都应以戒为基础。他又以为持戒而只重形式也是片面的;也就是说,为了...辩论大会。与会有十八国王(一说为十国王)及各国大小乘比丘三千余人,那烂陀寺学僧一千人,婆罗门、耆那教徒及尼乾子学派等外道二千余人,共计七千余人。在这会场上,将玄奘的《破见论》悬挂,征求辨难。但据窥基...

    弘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9.html
  • 不空三藏是长安佛教和五台山佛教的一位重要高僧

    、甘露军荼利明王、圣迦抳金刚童子、乌刍涩摩明王等多面多臂、正面笑容、左面忿怒相、顶戴阿閦佛、各手执剑、金刚杵、箭、羁索,或般若婆罗蜜多经等形象,利用它们的威慑力量,来调伏敌、恶魔及贪欲障难等难调伏者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1.html
  • 定光古佛探索

    和尚到洞天岩。老和尚在岩石上闭目养神,李纲待老和尚醒来后,前去与他攀谈,井边走边谈,至溪桥才相别。待李纲回首,发现老和尚驾云腾雾而去,才知道老和尚是定光佛的化身。   三是宣扬善有善报、有恶报的宗教...

    林国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81793777.html
  • 宗教研究的心理学视角:历史、理论与方法

    的信任或不信任感普遍化,产生一种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对的观点。至于老年阶段取得的品质“智慧”,埃里克森认为其本质不是个人能够取得的,而是由一种有生命力的宗教或哲学传统提供的。在他的生命周期完成时,人...

    陈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793785.html
  •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

    。公权丑怪札祖,从兹古法荡无遗。张颠与柳颇同罪,鼓吹俗予起乱离。慷素獦獠小解事,仅趋平淡如盲哥。可怜智永砚空白,去本一步呈千嗤。已矣此生为此困,有口能谈手不随。谁云心存乃笔到?天工自是秘精微。二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89382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贡献

    时李根源任云南省革命军协统。李素诸方僧徒不守戒律,率兵进驻鸡足山悉檀寺,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、诸天殿,并指名要捕虚老问罪。虚老置个人安危于度外,直诣军门,同李根源往复论辩,终使李氏开颜致敬,停止...

    法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2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丛林对僧众行住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规章制度,为众僧所必须遵守的章则,是僧众日常修行的参照坐标,也是僧团组织、行事的依据。佛制戒律,祖立清规,本为僧众安心修行,旨在防非止,安身进道,修戒定慧,息贪瞋痴,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老少,孤坟多是少年人’。总要及早努力,了脱生死,方为上计。”[[3]]否则“道业未成,生死不了,一口气上不来,又要投生”。[[4]]轮回于六道,如果堕入道,更要累劫受罪,成道就更加遥遥无期。而要成道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

    心后,以“一心不乱”为念佛有所成就的体现,而这个“一心不乱”即是念佛三昧的参禅入定的之境。与之相应,修参禅法门之人,若能够修到“能所双忘”之境,其实质则是实相念佛。所以虚云和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“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194128.html
  • 论晋水净源与北宋的华严中兴

    修行的实践活动,此东晋道安、特别是陈隋智大师以来,备行佛教僧人所关注。华严教学中忏仪修行,其经典理据当出于《华严经》卷40《普贤行愿品》,“我昔所造诸业,皆由无始贪瞠痴,从身语业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忏悔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2.html